膜技術發展概述
自1784年人類發現滲透現象,膜技術歷經近兩個世紀的緩慢發展,直到20世紀50年代,Hassler*一次提出將膜應用于脫鹽,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,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實現了“技術爆炸”。膜生物反應器(MBR)和反滲透(RO)工藝在全球迅速崛起,微濾膜取代二沉池,反滲透法逐漸取代傳統熱法成為海水淡化主流工藝。
然而,在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之后,膜技術遇到了瓶頸,膜污染、運行成本和膜壽命等問題凸顯。2014年,荷蘭首座工業規模MBR市政污水處理廠在運行8年后選擇關閉,引起了行業內的震動,成本和運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,技術創新迫在眉睫。
同時,各國對污水處理的理念已經發生了轉變,污水處理廠從傳統意義上的耗能大戶,向資源回收站轉變,水處理企業也從原來能源的消耗者向資源的生產者轉型。在這個大的趨勢下,什么樣的膜技術才能滿足需求?也許是*一位膜技術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。
我國污水排放量之大,水資源短缺壓力之重,決定了必將更加依賴于膜技術這種高效的污水處理方式。根據GEP Research《水處理膜行業市場分析報告》2017年調查顯示,2000~2017年9月,中國共有膜技術相關專利數(包括發明、實用新型和外觀)24340項(按照公開日數量)。隨著膜材料及工藝運行成本的逐步降低,膜技術將更具經濟性。2016年中國水處理膜行業市場規模為600億元,同比增長17.6%,其中膜產品規模為190億元,同比增長18.75%,膜工程市場規模為410億元,同比增長17.14%。工業污水處理因為其污水的特殊性,選擇合適的處理工藝尤為重要,技術難點更加突出,是創新膜技術需求的主要應用領域。同時,近幾年水處理市場正在朝農村地區發展,未來五年,分散式污水處理系統需求會不斷增大,該市場中需要占地更小、更易安裝操作的系統,作為中國*大的膜供應商,碧水源正在開拓該市場。
未來技術走向
節能降耗及污水資源化必將成為全球水務市場的發展方向,也是我國水處理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所在。為此,篩選出以下幾項有發展潛力的細分技術和值得關注的海外技術企業。
● 實現同時硝化反硝化的膜曝氣生物膜反應器(MABR)
原理:在MABR工藝中,膜不再僅僅作為過濾介質,更作為微孔曝氣和生物膜生長載體??諝馔ㄟ^膜孔逐漸向水體擴散,通過對曝氣量的控制,膜表面附著生物膜,靠近膜表面的微生物形成好氧區,遠離膜表面接觸水體的一側由于沒有氧氣形成厭氧區,中間形成缺氧區,實現同時硝化反硝化。
優勢:無需氣泡曝氣;資源利用率30~50%;高有機負荷;降低剩余污泥~50%;降低運行成本~30%;降低投資成本達80%等;占地小,易組裝。在大型市政項目升級改造、*濃度有機廢水處理、分布式處理等領域有*大優勢。
- 上一條淺談保水劑在造林綠化中的應用 2018-05-18